十面埋伏 - 吴玉霞/中国音乐家大系.mp3
能正常播放的歌曲才可以下载
[00:00.00] 作曲 : 卫仲乐传谱[00:00.94]十面埋伏[00:05.07]吴玉霞(琵琶)/中国音乐家大系[00:11.55][00:14.90]作曲:古曲[00:17.60]琵琶独奏:吴玉霞[00:22.36]专辑:青莲乐府[00:27.44]制作:中国龙企划组合[00:33.29][00:39.00]《十面埋伏》是著名的传统武曲大套曲,系以汉王刘邦的立场,描写公元前202年时,他命将领韩信以十面埋伏的战术,在垓下埋伏了三、四十万人马,以多击少,一举彻底击溃西楚霸王,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的故事。[01:15.97][01:17.40]《十面埋伏》乐曲的前身是明代的《楚汉》,而曲谱则最早见于清代华秋萍于1818年所编的【琵琶谱】。[01:33.93][01:36.35]《楚汉》在明代嘉靖、万历前后流行一时,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。[01:48.82]【琵琶谱】问世以来,无锡、浦东、平湖、崇明、汪派等五个流派都流传有《十面埋伏》相关的乐谱,各个版本在分段与分段标目都有所不同;[02:12.25]但目前尚有人能演奏的仅有浦东派与汪派两个传统版本了。[02:21.77][02:25.52]《十面埋伏》乐曲一开始,就在琵琶的高音区奏出强烈而雄壮的鼓声,全曲运用琵琶特有的表现力,描写古代战争的场面中千军万马冲锋陷阵之势,叙演了古代陆军列营、升帐、发令、埋伏、伏击、鏖战、追逐、自刎等情景。[03:01.59]演奏中用琵琶表现了声、角声、炮声、掌号声、排阵步伐声、埋伏时衔枚疾走声、刀剑相击声等,万马奔腾、杀喊震天,[03:19.53]音乐形象极为生动而鲜明,展现了古战场上军营如林、旌旗蔽空、战鼓隆隆、铁骑驰骋的壮阔场面,从而表现出汉军的威武军容。[03:38.92][03:42.44]根据汪派卫仲乐的传谱,《十面埋伏》共十三段,三大部份。[03:51.11]第一部份:大战前的准备阶段,包括(一)列营(二)吹打(三)点将(四)排阵(五)走队[04:09.20]第二部份:决战情景,为主要的三个乐段(六)埋伏(七)鸡鸣山小战(八)九里山大战[04:26.12]第三部份:战争结束,着重于情绪描写的乐段(九)项羽败阵(十)乌江自刎(十一)众军奏凯(十二)诸将争功(十三)得胜回营。[04:47.86][04:53.82]十三段中以第二部分的《埋伏》《鸡鸣山小战》《九里山大战》三段为全曲的重点,特别是《九里山大战》一段中的呐喊声,犹如「雄军百万,铁骑驰骋、呼声震天、如雷如霆也。」[05:26.16][05:30.44]《十面埋伏》以高度概括洗炼的手法,层次分明地再现了古战场上这一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,歌颂了楚汉战争胜利者刘邦的英雄气概,极力刻画了「得胜之师」的威武雄壮。[06:01.22][06:03.07]制作:中国龙企划组合
展开